- 五彩风铃的诗
- 这种古代女子的发型叫什么名字
- 兰花品种喜阳排序
- 后盘发髻怎么盘啊
- 写风铃的诗句一年级
- 竹报平安四句诗
- “人,自己开心就好,合不合群都没关系”你
- 描写燕子的诗词众多,谁的比较好
- “旗亭画壁”是指哪三个诗人的故事
- 用一缕清风作一藏头诗,怎么做
五彩风铃的诗
关于五彩风铃的诗有:
1.玲珑方塔犹相伴,一夜风铃尽意敲。
出自清代纪昀《夜泊吴江》
2.神僧去久山无主,谁听塔上风铃语。
出自明代姚广孝《且停寺》
3.练霭鳞云旋满,声不断、檐响风铃。
出自宋代黄庭坚《满庭芳》
4.老人不办摇团扇,静听风铃意已凉。
出自宋代陆游《枕上闻风铃》
5.荣光休气纷五彩,千年一清圣人在。
出自唐代李白的《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》
这种古代女子的发型叫什么名字
古代女子发型种类 发型与冠戴能增加女子仪容的俊美,又能体现出女子的年龄与身份特点。段成式《髻鬟品》就记载了不下百余种,其髻名虽多,但基本上是按髻的形态与装饰而命名,如髻似螺,曰螺髻,如髻饰以凤,曰凤髻等。古代女子发型变化,基本上是按梳、绾、鬟、结、盘、叠、鬓等变化而成,再饰以各种簪、钗、步摇、珠花等首饰,因此研究女子发型主要是探讨其梳编形式与规律。据古代作品及记载,概括分为结鬟式、拧旋式、盘叠式、结椎式、反绾式、双挂式等主要六类。
一、结鬟式 结鬟式梳编法,先把发拢结于顶,然后分股用丝绳系结,弯曲成鬟,托以支柱,高耸在头顶或两侧,有巍峨瞻望之状,再饰各种金钗珠宝,高贵华丽,多用于神女、后妃、贵妇与。如李公麟《维摩诘像》中之天女,元周郎《杜秋娘像》皆属此类发型。八十七神仙图卷,永乐宫壁画中,这种发式很多,一般有高鬟、双鬟、平鬟、垂鬟等几型式,变化甚多: ★飞仙髻、凌云髻★ 飞仙髻多是两侧结高鬟。据《炙毂子》记载:“汉武帝时,王母降,诸仙髻皆异人间,帝令宫中效之,号飞仙髻。”多用于仙女与未出室少女。 凌云髻属于高式的单鬟。据《中华古今注》记载:“始皇诏后梳凌云髻,三妃梳望仙九鬟髻,九嫔梳参鸾髻。”这些皆属高鬟式。 ★飞天纟介,垂鬟分肖髻★ “飞天纟介”则是结三鬟于顶,耸立直上。据《宋五行志》记载:“文帝元嘉六年,民间妇人结发者三分发,抽其鬟直上,谓之飞天。”古之“百花”发式亦属这种类型。 垂鬟分肖髻,多是未出室少女的发式,将发分股,结鬟于顶,不用托拄,使其自然垂下,并束结肖尾、垂于肩上,亦称燕尾。据《国宪家猷》记载:“汉明帝令宫人梳百花分肖髻。”在唐代常作为发式标志。
二、拧旋式 拧旋式梳编法,是将发分几股,似拧麻花地把发蟠曲扭转,盘结于头顶或两侧。这种发式灵活旋动,很助美姿。据《采兰杂志》记载:“甄后既入魏宫,宫庭中有一绿蛇,每日后梳妆则盘结一髻,形于后前,后异之,因效而为髻,故后髻每日不同,号为灵蛇髻。”如《八十七神仙图卷》之仙女,唐周肪的纨扇仕女图亦属于这类发型。拧旋式变化一般有侧拧、交拧、叠拧等几种形式。 ★随云髻、凌虚髻★ “随云髻”类似侧拧之形式,其髻如随云卷动。据《国宪家猷》记载:“陈宫梳随云髻。”这种发式生动灵转,颇为仕女所好。 “凌虚髻”属于交拧的形式,其髻交集拧旋,悬空托在顶上。据《中华古今注》记载:“隋有凌虚髻、祥云髻。”这种发式如云盘回,凌托顶上,摇而不脱落。 《红楼梦》第八十九回: 但见黛玉身上穿着月白绣花小毛皮袄,加上银鼠坎肩;头上挽着随常云髻,簪上一枝赤金匾簪,别无花朵;腰下系着杨妃色绣花绵裙。真比如: 亭亭玉树临风立,冉冉香莲带露开。 ★朝云近香髻、回心髻★ “朝云近香髻”类似叠拧的形式,其编法是将发分股拧盘,交叠于顶,生动而稳定。据《中华古今注》记载:“大业中令宫人梳朝云近香髻。”这种发式别具一格,饶有风趣。在八十七神仙图卷中亦有此种发式。 回心髻类似盘拧的形式,其编法是将发分股交拧,盘结回心于头顶或头前。据《中华古今注》记载:“梁武帝诏宫人梳回心髻。”清佚名之《胤祯妃行乐图屏》中亦有这种发式。 三、盘叠式 盘叠式梳编法是将发分股系结拢起,再盘叠在头顶或两侧,称为“螺髻”。在《凝宫词》里有“螺髻凝香晓黛浓”之句,这种发式在唐代兴起流行,从存世的唐代绘画、墓壁画中皆可见到。永泰公主及墓壁画及八十七神仙图卷中之仙女,皆类似这种发式。这种发型秀丽而富有装饰性,为后妃公主、贵妇所好,其变化形式甚多,一般有单螺、双螺、百合髻、盘恒髻等形式。 ★单螺、双螺★ 单螺其梳编法是将发股集结,盘叠如螺。置于头顶上,在永泰公主墓石椁内西面北次间之雕饰,亦有些类发式。 双螺其梳编法是将发分为两大股,盘结双叠于两顶角,亦名“双角”,在《喀喇和卓古墓壁画》亦有这类发型,螺髻清晰秀雅。 ★百合髻、盘桓髻★ “百合髻”其梳编法是净发分股盘结,并合叠于头顶。如图所示。 “盘桓髻”其梳编法是将发蟠曲交卷,盘叠于头顶上,稳而不走落,称为盘桓髻。据《中华古今注》记载:“长安妇女好为盘桓髻,到今其法不绝。” 四、结椎式 结椎式的梳编法是发拢结在头顶、头前、头后或两侧,然后用丝绳束缚,盘卷成一椎、二椎或三椎,用簪贯住,耸竖于头上。据《事物原始》记载:“孙寿为堕马髻,赵合德入宫卷发,号新兴髻,孟光为椎髻。”皆类似于结椎式,结椎式蕴藉持重,温文尔雅。从商周一直到秦汉、隋唐、宋元、明清历代皆有延用,其变化甚多。主要有高椎髻,抛家髻、堕马髻等几大类。 ★高椎髻、抛家髻★ “高椎髻”其梳编法是将发拢结于顶,挽成单椎,耸立于头顶,据《妆台记》记载:“宋理宗朝宫妃梳高髻于顶,巍峨高耸,号高椎髻。”在宋代山西太原晋祠女塑中亦有这种发式。 “抛家髻”其梳编法是在头顶挽椎成髻,两鬓缓长,以泽胶贴而抱面。据《唐五行志》记载“贵妃假鬓为首饰,曰义髻,僖宗内人束发甚急为囚髻,唐末妇人梳发以两髻抱面为抛家髻”。今京剧旦角仍延用之。 ★倾髻、堕马髻★ 倾髻其梳编法是将发分股结椎、倾斜结束置于头前或头侧,在仕女画中颇为多见。据《晋书》记载:“太元中公主妇女必缓鬓,倾髻以为盛饰。” 堕马髻其梳编法是将发拢结,挽结成大椎,在椎中处结丝绳,状如马肚,堕于头侧或脑后。据〈事物原始〉记载:“孙寿为堕马髻。”《古今中华注》也记有“堕马髻惟倭堕髻,一云:堕马之余形也”。 五、反绾式 反绾式的梳编法是将发拢住,往后拢结于顶,再反绾成各种形式,如绾成双刀,称“翻刀髻”。绾成惊鸟欲飞,称“惊鹄髻”。绾成元宝,称“元宝髻”。反绾成高墙,称“高髻”《簪花仕女图》之发式。据《妆台记》记载:“开元中梳反绾髻、回鹤髻,贵妃作愁来髻,贞元中归真髻,贴五色花子。”这种反绾梳编较难,多流行于盛唐,为后妃贵妇之盛装,如〈韩熙载夜宴图〉中之一梳反绾式。其变化一般有“双刀髻”、“惊鹄髻”、“朝天髻”、“元宝髻”等。 ★双刀髻、惊鹄髻★ 双刀髻其梳编法是将发往上拢结于顶,再反绾成双刀欲展之势。据《妆台记》记载:“唐武德中,宫中梳半翻髻。又梳反绾髻,贞元中梳归真髻,贴五色花子。”皆类似反绾式的发型。 “惊鹄髻”也是反绾式之一。其梳编法是将发拢上反绾,成惊鸟双翼欲展之势,生动而有趣。据〈中华古今注〉记载:魏宫人好画长眉,令作蛾眉惊鹄髻。 ★朝天髻、元宝髻★ 朝天髻也属反绾式之一,其编法将发拢上,束结于顶。再反绾成高髻朝天。据记载:“宋理宗朝宫妃梳高髻于顶,曰:不走落,号朝天髻。”宋代所建的太原晋祠女像,亦类似这种发型。 元宝髻其梳编法是将发拢结于顶,再置木或将假发笼蔽,呈元宝状。据〈晋书〉记载:“用发既多,不可恒载,乃先木及笼上装之,曰假髻或假头。”唐张雄夫妇合葬墓所出土之女俑亦类似这种发型。 六、双挂式 双挂式之梳编法,是将发顶平分两大股,梳结成对称的髻或环,相对垂挂于两侧。这种发式多用于宫廷侍女、丫环侍婢或未成年之少女。据记载从秦开始,延续及近代,其中最典型的是双丫髻及双挂髻,这种发式在存世的古画别多见。敦煌千佛洞供养人之侍女与阎立本〈列帝图〉之宫侍,皆类似这种发式。其变化一般有“双丫髻”、“垂挂髻”、“双平髻”等。 ★双丫髻、垂挂髻★ 双丫髻是双挂式中最常见之发式,其梳编法是将发平分两侧,再梳结成髻,置于头顶两侧。前额外负担多饰有垂发,俗称刘海,一般多用于侍婢丫环。 双挂髻其梳编法是将发从头顶平分两股。结成髻或鬟,垂挂于两侧,额前饰有垂发。据〈丹铅录〉记载:“北齐后宫之服,女官八品、偏垂发。(注云:垂发,覆目也,盖夷中少女之饰,其四垂短发仅覆眉目,而顶心长发,绕为卧髻,宋人词所谓鬓垂偏荷叶也。今世犹有之”)亦类似这种发式。 ★双平髻 丱发★ 双平鬟属于双挂式之梳编法,其梳编法是将发平分于两侧。再束结成环,使其对称而自平垂。挂于两侧。这种发式在仕女图中颇为多见,多用于未婚少女或儿童。 丱发为儿童或未婚少女之发式,其梳编法是将发平分两股,对称系结成两大椎,分置于头顶两侧,并在髻中引出一小绺头发。使其自然垂下。 莲花冠:此图录于《太原晋祠女塑》之莲花冠。其冠似莲花,以金翠妆饰,束戴于顶髻上。唐宋妇女多好用。 花冠:冠小仅束髻,冠上多有花饰,在明代仕女多好用。此图录自唐寅〈孟蜀宫妓图〉之花冠。 凤冠:此图录自〈唐懿德太子墓石刻〉之凤冠,为古代后妃及诰命夫人之礼冠,冠上饰以凤鸾,真珠玉翠,多于大礼时戴用。 巾帼:巾帼是一种丝织品的头巾,多束结在顶髻上,再用簪钗贯定,宋梁红玉喜戴巾帼,故常把女中豪杰称巾帼英雄。
兰花品种喜阳排序
喜阳兰花有很多,介绍三种如下,但是任何一种兰花都不能暴晒
1、宋梅
瓣型为梅瓣,由清乾隆年间由浙江宋锦旋家选出,故⼀名宋锦旋梅。花开梅瓣型时,三瓣特别紧圆,蚕蛾捧,刘海⾆;有时亦能开荷形⽔仙瓣或梅形⽔仙瓣;如兰草强壮时偶有并蒂花。⽼叶多呈⼸形,苞叶淡红⾊,叶⾊浓绿,叶幅较宽,叶尖钝。为春兰梅瓣型中杰出名种,并被列⼊春兰四⼤名种之⾸。
2、万字
⼜名鸳湖第⼀梅,相传在清同治年间发现于浙江嘉兴县南湖,为杭州万家花园⾸先栽培,花为正梅瓣。由于花⾊翠绿油亮,有透明感,质细糯,花品端庄神韵轩昂,给⼈以⼼旷神怡美不胜收的视感。万字存量很少,极其珍稀,确属地道的国兰⼀珍。
3、⽼⼗圆
⼜名'集圆'。⽼⼗园叶形厚阔,斜⽴伸展,给⼈以静中寓动的线条美。它的花容更是硬健端庄,绿中微黄,⼩刘海⾆撒上⼏个艳丽的⼩红块,透露出活泼靓丽的⼀种⽓质。肩平⾁厚的外三瓣,着根结圆,望去宛如⼀把团扇的缩影。在国内外的兰界⾥,它始终称得上是公认的宠⼉,被誉为春兰'四⼤天王'中的第⼆王
后盘发髻怎么盘啊
拧旋式梳编法,是将发分几股,似拧麻花地把发蟠曲扭转,盘结于头顶或两侧。这种发式灵活旋动,很助美姿。据《采兰杂志》记载:“甄后既入魏宫,宫庭中有一绿蛇,每日后梳妆则盘结一髻,形于后前,后异之,因效而为髻,故后髻每日不同,号为灵蛇髻。”如《八十七神仙图卷》之仙女,唐周肪的纨扇仕女图亦属于这类发型。拧旋式变化一般有侧拧、交拧、叠拧等几种形式。 “随云髻”类似侧拧之形式,其髻如随云卷动。据《国宪家猷》记载:“陈宫梳随云髻。”这种发式生动灵转,颇为仕女所好。 “凌虚髻”属于交拧的形式,其髻交集拧旋,悬空托在顶上。据《中华古今注》记载:“隋有凌虚髻、祥云髻。”这种发式如云盘回,凌托顶上,摇而不脱落。 “朝云近香髻”类似叠拧的形式,其编法是将发分股拧盘,交叠于顶,生动而稳定。据《中华古今注》记载:“大业中令宫人梳朝云近香髻。”这种发式别具一格,饶有风趣。在八十七神仙图卷中亦有此种发式。 回心髻类似盘拧的形式,其编法是将发分股交拧,盘结回心于头顶或头前。据《中华古今注》记载:“梁武帝诏宫人梳回心髻。”清佚名之《胤祯妃行乐图屏》中亦有这种发式。 盘叠式梳编法是将发分股系结拢起,再盘叠在头顶或两侧,称为“螺髻”。在《凝宫词》里有“螺髻凝香晓黛浓”之句,这种发式在唐代兴起流行,从存世的唐代绘画、墓壁画中皆可见到。永泰公主及墓壁画及八十七神仙图卷中之仙女,皆类似这种发式。这种发型秀丽而富有装饰性,为后妃公主、贵妇所好,其变化形式甚多,一般有单螺、双螺、百合髻、盘恒髻等形式。 单螺其梳编法是将发股集结,盘叠如螺。置于头顶上,在永泰公主墓石椁内西面北次间之雕饰,亦有些类发式。
写风铃的诗句一年级
练霭鳞云旋满,声不断、檐响风铃。
《满庭芳》(黄庭坚)
老人不办摇团扇,静听风铃意已凉。
《枕上闻风铃》(陆游)
天宁佛阁早春开,鸟语风铃次第催。
《鸳鸯湖棹歌之三十》(朱彝尊)
风铃乱僧语,霜枿欠猿啼。
《秋宿青龙禅阁》(李洞)
一僧归晚日,群鹭宿寒潮。
遥听风铃语,兴亡话六朝。
《过三山寺》(唐彦谦)
《满庭芳》全诗内容:
满庭芳(黄庭坚)
修水浓青,新条淡绿,翠光交映虚亭。
锦鸳霜鹭,荷径拾幽苹。
香渡栏干屈曲,红妆映、薄绮疏棂。
风清夜,横塘月满,水净见移星。
堪听。
微雨过,媻姗藻荇,琐碎浮萍。
便移转,胡床湘簟方屏。
练霭鳞云旋满,声不断、檐响风铃。
重开宴,瑶池雪沁,山露佛头青。
作者:黄庭坚(1045-1105)字鲁直,自号山谷道人,晚号涪翁,洪州分宁(今江西修水)人。
英宗治平进士。
曾任地方官和国史编修官。
在党争中,以修《神宗实录》不实罪名被贬。
最后死于西南贬所。
黄庭坚以诗文受知于苏轼,为“苏门四学士”之一,其诗宗法杜甫,并有“夺胎换骨”“点石成金”“无一字无来处”之论。
风格奇硬拗涩。
他开创了江西诗派,在两宋诗坛影响很大。
词与秦观齐名,少年时多做艳词,晚年词风接近苏轼。
有《山谷集》,自选其诗文名《山谷精华录》,词集名《山谷琴趣外篇》(即《山谷词》)。
又擅长行,草书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,书迹有《华严疏》《松风阁诗》及《廉颇蔺相如传》等。
竹报平安四句诗
1、年年修竹报平安,置闰犹馀四月寒。
全诗:
寓居春晚花卉蔬果盛敷荣欣然有作八首 其三
曾习经 〔清代〕
年年修竹报平安,置闰犹馀四月寒。
莫怪姗姗称倾国,来迟偏是牡丹栏。
2、日来竹报平安否,试向平泉问赞皇。
全诗:
次韵秉国初夏
于石 〔宋代〕
团扇初分月桂芳,单衣乍试雪罗香。
新荷只似世情薄,飞絮不如归兴忙。
梅润图书晨雨暝,棋声庭院午风凉。
日来竹报平安否,试向平泉问赞皇。
3、拟倩幽梅当供给,旋添疏竹报平安。
全诗:
题普慈官舍竹轩
员兴宗 〔宋代〕
一生悯悯寄儒冠,客路羁愁特地寒。
拟倩幽梅当供给,旋添疏竹报平安。
4、黄耳东来一破颜,直从松竹报平安。
全诗:
会稽喜得家书
程俱 〔宋代〕
黄耳东来一破颜,直从松竹报平安。
遥知云顶峰前住,霜鬣风篁六月寒。
5、伏阙惟天知对越,还家有竹报平安。
全诗:
晓望
凌云翰 〔元代〕
晓日登临眼界宽,秋来随处好盘桓。
燕鸿也自关时序,松柏端如保岁寒。
伏阙惟天知对越,还家有竹报平安。
陈情一表须留藁,要与忠臣孝子看。
6、不共小桃争艳冶,自陪修竹报平安。
全诗:
次韵瓶中红梅
刘琏 〔唐代〕
冰肌天赋玉团团,谁染丹英比木难。
不共小桃争艳冶,自陪修竹报平安。
瑶池队里春风细,紫塞声中夜月寒。
折向胆瓶看未足,一枝还插竹皮冠。
7、海熟蟠桃忘岁月,院深慈竹报平安。
全诗:
太子宾客张公母夫人九十寿
严嵩 〔明代〕
得见萱龄跻九帙,佳辰寿斝若为欢。
宫宾禄养堂开玉,天语恩褒诰捧鸾。
海熟蟠桃忘岁月,院深慈竹报平安。
庭闱乐事羡,忠孝荣名百代看。
8、留得灵光汉时殿,年年修竹报平安。
全诗:
寿家一如丈七十 其二
王泰偕 〔清代〕
争夸此老健文坛,犹自芸窗坐夜阑。
下笔有神前辈少,爱才如命古人难。
二千年史从头读,七百家诗放眼看。
留得灵光汉时殿,年年修竹报平安。
9、亲裁三百字,替竹报平安。
全诗:
庚申冬寄外
那逊兰保 〔清代〕
漫道相思苦,从悲《行路难》。
烽烟三辅近,风雪一裘寒。
去住都无信,浮沉奈此官。
亲裁三百字,替竹报平安。
10、时清息烽火,有竹报平安。
全诗:
竹堑
胡承珙 〔清代〕
地辟洪荒近,天围渤澥宽。
海云生处白,山雨晚来寒。
但足鱼羹饭,何须鲎壳冠。
时清息烽火,有竹报平安。
11、禽鱼全性命,花竹报平安。
全诗:
蕲春李丈解后游江上园劝游人不可折花木禁渔
戴复古 〔宋代〕
坐断此江干,池亭百亩宽。
禽鱼全性命,花竹报平安。
有道行其志,非时做甚官。
丰神更闲雅,野服竹皮冠。
“人,自己开心就好,合不合群都没关系”你
谢邀请回答,
人活着,自已开心就好,合不合群都没有关系。我认为,这个话,无可厚非,也没有什么不好。关健要剖折一下,人们活在社会上,到底是合群好,还是不合群好,合不合群有那些利弊。
先说说不合群人格的形成与弊端。什么叫不合群,就是不善于人际交往,不喜欢参与人群活动。思想行为上,较为独立,不檀长和人们相处,性格独特冷漠。形成这种孤僻性格的人,多是由主客观因素决定的。性格内向,身受过负影响或伤害,人为自我封闭等等。有这种孤僻性格不合群的人,没有什么过错,对社会也不会有什么危害。不过长期活在独往独来,沉默寡言的环境里,不良弊端也显而易见。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相处。不适应现代生活需要。不利于人们之间情感交流。离群独居,孤家寡人,缺乏安全感和互助感,长此下去,有碍于身体健康,严重的还易得孤独和抑郁症。一般说来,能够参与合群是件利多弊少的事。可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,处于良好的精神状态,有益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。有益于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。有益于工作,学习和生活,有益于身心健康。
认为自己开心就好,合不合群无关紧要。持有这种想法,无可指责。然而我们每个人活在世上,都是社会的一员,还是应该多融入社会,多参与人群活动为宜,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幸福美好!
丨
描写燕子的诗词众多,谁的比较好
我感觉晏几道的(临江仙.梦后楼台高锁)
梦后楼台高锁,酒醒帘幕低垂。
去年春恨却来时。
落花人独立,微雨燕。
记得小苹初见,两重心字罗衣。
琵琶弦上说心思。
当时明月在,曾照彩云归。
词里与恋人别后故地重游,引起对恋人的无限怀念,抒发对歌女小蘋的挚爱之情。写下了人去楼空的寂寞景象,以及年年伤春伤别的凄凉怀抱
“旗亭画壁”是指哪三个诗人的故事
一、大唐盛世,诗人辈出,唐诗成为诗歌史上耸立的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。唐朝还是历史上,最最开放、最多元的朝代,在诗坛上出现了配乐歌唱的乐府、声诗并著的局面。“旗亭画壁”,就是指唐玄宗开元25年间,3位著名边塞诗人王之涣、王昌龄和高适,聚会唱和比诗的雅兴故事。
二、唐玄宗开元25年,诗风日盛,不分朝野,无论官民,都喜欢吟诗唱曲。唐诗最初是按曲谱填词,供人吟诵和歌唱的。同为著名边塞诗人的王之涣、王昌龄、高适在东都洛阳游学时,他们互相倾慕对方,常常小聚唱和。有一天,他们一起到酒楼去赊酒小饮,遇到梨园十余子弟登楼聚会宴饮,三位诗人围着小火炉,且看她们表演节目,一会儿又有四位漂亮的梨园女子,登楼演奏当时有名的曲子,这些曲子都是用著名的诗改成的。他们私下相约定:悄悄地听这些歌女们唱谁的诗多,谁就最优秀。一位歌女首先唱道:“寒雨连江夜入吴,平明送客楚山孤”。这是王昌龄《芙蓉楼送辛渐》,他就用手指在墙壁上画一道说:“我的一首绝句”。随后一歌女唱道:“开箧泪沾臆,见君前日书”。这是高适的《哭单父梁九少府》,高适伸手画壁:“我的一首绝句”。又一歌女出场唱的是王昌龄的《长信怨》:“奉帚平明金殿开,强将团扇共徘徊”。王昌龄又伸手画壁,说道:“两首绝句”。王之涣自以为出名很久,可是歌女们竟然没有唱他的诗作,面子上似乎有点下不来。于是用手指着几位歌女中最漂亮、最出色的一个说:“到她唱的时候,如果不是我的诗,我这辈子就不和你们争高下了;如果是唱我的诗的话,二位就拜倒于座前,尊我为师好了”3位诗人说笑着等待着。一会儿,轮到那个梳着双髻的最漂亮的姑娘唱了,她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《凉州词》:“黄河远上白云间,一片孤城万仞山”,接着又唱了两首王之涣的诗。这就是“旗亭画壁”的故事,记载于唐代文人薛用弱的《集异记》中。
三、以著名边塞诗齐名的王之涣、王昌龄和高适是好朋友,他们与岑参称为“唐朝四大边塞诗人”。王之涣豪放不羁,常击剑悲歌,他的诗多被当时的乐工制曲歌唱,名动一时。遗憾的是他的诗只流传下来6首,但首首都是经典名作,如“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”家喻户晓。另一首《凉州词》: “黄河远上白云间,一片孤城万仞山。 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”。更是流传甚广。靳能在《王之涣墓志铭》中,称赞他的诗:“尝或歌从军,吟出塞,曒兮极关山明月之思,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,传乎乐章,布在人口”。王昌龄 被后人称为“七绝圣手”,有“诗家夫子王江宁”之誉。作品有《王昌龄集》,存诗181首,体裁以五古、七绝为主,题材则主要为离别、边塞、宫怨,数量之多,体制之备,题材之广,令人惊叹。高适其诗笔力雄健,气势奔放,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、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,有《高常侍集》等传世,存诗一百七十余首,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,不加雕琢,影响深远。
用一缕清风作一藏头诗,怎么做
写藏头诗把标题藏到诗里并不难,难的是如何紧紧围绕标题、表达主题,写出意境来。那么,以"一缕清风"写藏头诗,我想要找到“品一杯香茗,揽一缕清风"的感觉,就能一挥而就。不才此两首藏头诗,结合看图,一读便知其意。
(一):
一 湾碧水映蓝天,
缕 缕朝霞染漪涟。
清 旷超俗溪泛舟,
风 娇日丽惬比仙。
(二):
一 杯香茗沁心田,
缕 缕诗霞眸中翩。
清 词妙句头条览,
风 恬月朗乐空前。